為了下一代,我們寫了這本書。
為了打造企業的韌性,我們用這本書分享台灣新世代創業家實踐資源循環的經驗。

循環台灣二〇四〇,邁向韌性與永續的經濟

當線性經濟讓我們的經濟、生態、環境甚至是政治,陷入滿佈荊棘和泥濘的紛爭時,循環經濟為我們開啟一扇能發揮想像力、探索可能性和充滿新契機的大門。

二〇一七年《循環經濟》出版之後,「循環經濟」成了政府、產業裡很夯的詞彙。短短幾年內,台灣的循環經濟種籽萌芽茁壯,在各行各業冒出了獨特的案例。發展循環經濟,台灣已經走出自己的路,可以說出台灣的循環經濟故事。

為了加速社會全面轉型,循環台灣基金會策畫了這本書,用簡單清楚的架構,協助各界理解循環經濟的內涵和價值,以及台灣企業實踐循環經濟的經驗。

許多人問「循環經濟怎麼落實?」這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但有策略。這本書以循環經濟三大策略貫穿實例,讓讀者一覽實踐者的動機發想、策略規劃和推動歷程。同時,這本書也邀請讀者集思廣益「循環台灣二〇四〇」的願景。二十年,以一個世代的時間,我們可以突破既有框架,為下一代打造出具韌性與永續的經濟模式。

本書適合亟欲推動循環經濟,找尋機會的企業閱讀;更是適合所有關心台灣未來發展的人閱讀。

閱讀《循環台灣》能夠協助您

  • 瞭解產業的未來趨勢與風險,如何透過循環經濟強化韌性
  • 思考如何在未來動盪的環境中,透過循環經濟創造長期的獲益
  • 將循環經濟的思維納入企業文化與價值,讓決策者、管理者和員工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對未來有更多正面的想像力
  • 以系統性方式從產業、社會與國家層級,思考循環經濟創造的效益

作者介紹

黃育徵 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

他堅信循環經濟是給下一代最重要的關懷與承諾。

曾任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台橡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暨執行長,工業技術研究院常務董事,並任職於許多不同領域的法人基金會和企業的顧問或董事。他擁有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化學學士和華頓商學院的企管碩士學位。

陳惠琳 循環台灣基金會執行長

「成為你想要看見的改變。」她一直這麼相信。

曾任台灣樸門永續發展協會秘書長、工業設計師及旅行作家,但更是永不停歇的探索者。她擁有荷蘭萊登大學及奧地利格拉茲大學工業生態學雙碩士。並曾獲得奧地利奧斯‧ 羅德環境保護科學獎。

循環台灣基金會

懷抱著「讓循環經濟成為日常」的願景,致力於促成台灣產業及社會轉型,讓台灣成為世界循環經濟領導者。一同努力的夥伴:田欣怡、周佳穎、董敏筑、劉李俊達、蔡亞軒。

各界好評推薦

朱敬一|中央研究院院士

紀維德|荷蘭在台辦事處前任代表

高志尚|義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子敬|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

張清華、郭英釗|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陳吉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陳建志|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曾文生|經濟部政務次長

曾厚仁|外交部政務次長

葉清來|宏遠興業總經理

楊青山|京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文雄|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

蔡其昌|立法院副院長暨立法院聯合國 SDGs 策進會會長

賴瑩瑩|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廢棄物管理處處長

苗豐強|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

余俊彥|中鼎集團總裁

楊偉甫|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

張純明|三福環球股份有限公司暨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謝佶燁|豐譽聯合工程董事長

陳偉望|永光化學總經理

戴英傑|德商臺灣瑞曼迪斯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黃暐程|CircuPlus執行長

王家祥|REnato lab創辦人暨執行長

李長庚|國泰金控總經理

李應元|中華民國駐泰國代表處代表(前環保署長)

林子倫|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

施克和|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洪申翰|立法委員

溫麗琪|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李根政|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蘇慧貞|國立成功大學校長

團購方案


書中精彩內容

第一本專書《循環經濟》,將概念與國際實踐實例引進台灣社群。

第二本專書《循環台灣》,發展出符合台灣產業架構與社會文化的循環經濟內涵和實踐策略,紀錄了超過 50 個台灣企業實例。

【現況出了甚麼問題?為何需要改變?】

地球環境在人類活動影響下,岌岌可危。隨之盛行的全球永續風潮,造成環保法規加嚴、市場趨勢改變以及 ESG 投資愈益受重視。書中第一到三章分析了當今環境的鉅變和其對企業的影響;企業如何提升掌握環境和社會外部性問題的能力。

【如何運用策略來推動循環經濟?】

第四到六章以啟動循環經濟的三大策略──高價值循環、產品服務化和系統性合作,貫穿企業實例說明;協助讀者不僅理解架購,也能串聯到實務運用,甚至鑑別出更多讀者可親自投入實踐的機會。

【產業如何運用循環經濟,創造契機?】

第七到九章,以極具轉型潛力的農業、建築業和紡織業,呈現出產業如何運用循環經濟,發展出架構藍圖和具體實踐的作法,協助讀者探索串聯供應鏈的可能性及跨領域合作的契機。

【如何想像循環台灣願景?】

第十章〈全面啟動〉詳述產業、政府及社會各角色的關鍵思維與槓桿點,提出以「循環圈」來整合物質圈、知識圈和金融圈;重新定位台灣的競爭力,打造下一世代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