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與法律息息相關,如歐盟於去年制定維修權,令消費者有機會以自行維修取代購買新機,企業因此降低原物料開採量、漸少資源耗用,進而達到減緩環境破壞的成效。一個完善的環境保護政策,需要政府具備系統性的思維、企業改變商業模式、民眾消費支持產品與服務,透過各界的努力便有機會實現。

循環經濟需要跨域合作!

今年 1 月 6 日基金會受邀至政大法律系傅玲靜教授的核心通識課【法學素養】,舉辦《循環經濟-培力工作坊》。近百人的參加者們組成十分多元,其中大一至大四的學生橫跨文學、社會科學、商學、傳播、外語、法學、理學、國際事務、教育等11個學院。

縱使學生們來自不同背景,在地球上的生活是不分科系的,環境衝擊遍佈台灣各地。工作坊將循環經濟這樣廣且深的複雜議題拆解成三個單元,學生們首先分享在家鄉看到的氣候變遷現象,並討論現象背後的成因與人類現行經濟活動 (線性經濟) 如何加速這些危機,進而理解循環經濟是從源頭減緩環境問題的解方。

圖中為政大法律系傅玲靜教授與基金會陳惠琳執行長做開場引言
現場近百位來自各系所的學生們參與
「以往翻轉思維的應用都僅只於特殊科學領域,未曾想到這種反轉思維的能力運用於生活中或正在面臨的危機中,其實也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 哲學系大一 胡同學
「認識到台灣或是全球所面臨的問題,而這些新知,或許可以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上,為社會帶來更直接的影響力。」- 政治系大一 曾同學 

從日常行為看到降低環境衝擊的可能性

參與產品或衣物的維修計畫、將食物全利用做成各種產品⋯等,透過在工作坊中提出許多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動, 同學們發現原來個人實踐循環經濟並非難事。資源循環分成「工業循環」與「生物循環」。工作坊一步步引導學生拋出生命經驗,使學生對兩大循環的各環節更有感,點出不論是物品用好用久或是使用服務,都能將資源使用最大化。在最後的單元,引導師串聯前後單元中的重要資訊搭配題目的設計,激發學生對循環經濟未來的想像。

引導師啟發小組反思與發想討論
互動式思考圖,漸進式學習循環經濟這樣深且廣的議題
「工作坊的內容有很多都是日常生活中曾經接觸或是正在接觸的案例,除了能更身歷其境的思考企業如何實踐循環經濟外,透過工作坊的單元引導能建構日常行為與循環經濟的連結。」- 社會大一 姚同學
「認同循環經濟是減緩環境衝擊的重要解方,且工作坊提供了我新的思考方式,我們的需求能透由使用服務來滿足。」- 傳院不分系大一 徐同學

成為工作坊合辦夥伴

如果您也熱切地思索如何令學生/培訓學員/團隊提升對循環經濟的認識,卻不知從何開始;歡迎導入互動式的循環經濟培力工作坊,用3小時的時間,幫助您的課程/單位提升對循環經濟的瞭解。

  1. 了解《循環經濟-培力工作坊
  2. 填寫表單,洽談合辦場次
法律、政策與循環經濟
維修權(Right-to-Repair)在歐盟的發展

透過「維修權」立法,賦予消費者維修的權利,並藉此影響生產者,使其設計易維修的產品

循環採購,帶動產業升級轉型

政府和企業的大宗採購,扮演著拉動循環經濟市場的重要力量,特別是政府的公共採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