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產業

運輸/行

汽車產業是高排放的重工業之一。汽車的製造和使用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約10%,使用了大量的鋼鐵、鋁、塑膠等高排放材料。

隨著人口和中產階級的增加,世界經濟論壇預估到 2030 年,全球的運輸需求將成長為 70% 。繼續沿用線性經濟-大量製造、大量販售的營運模式,2030 年汽車數量和碳排放量都將成長 70%,和淨零減碳背道而馳。

事實上,在法規要求、消費者需求改變的推力下,汽車業正在展開一波循環經濟轉型變革,促使製造商朝向零廢棄、零排放的目標,發展出新的營運模式。國際汽車產業運用資源循環策略來擘劃淨零藍圖,不僅要減碳更要開創出新商機,是台灣汽車產業鏈需要掌握住的趨勢。

世界經濟論壇和埃森哲顧問公司指出,汽車業的減碳除了透過電動化降低使用階段排放;材料製造、組裝和回收處理階段的排放也必須要能降低,才有可能讓汽車達到淨零。

由於各國法規對汽⾞的行駛碳排放量規範愈來愈嚴格,全球汽⾞業早已⼤⼒發展電氣化。電動車雖然減少汽車在使⽤階段的碳排,但電池卻增加了製造和末端處理階段的碳排。隨著電氣化和低碳能源的發展,車輛材料和零組件的循環使用,是決定汽車能否達成淨零的關鍵。邁向淨零目標,汽車產業必須同時將能源減碳和資源循環納入核⼼策略。

汽車要達成淨零,除了降低使用階段排放,材料製造、組裝和回收處理階段的排放,也必須能降低。

而麥克阿瑟基金會估算,汽車產業如果能以系統性的思維來翻轉設計、生產、使用的方式,透過循環經濟作法,到 2050 年不但有機會大幅減少約 70% 來自材料加工、製造組裝的排放量,每乘客公里 (passenger-km) 的平均成本還可以節省 70% 以上。

輕量化設計:每年減少 8,900 萬公噸二氧化碳排放

透過重量更輕且性能更好的材料創新,不僅降低材料需求量,減少生產過程排放,還有機會增加材料的使用壽命,例如輕質纖維複合材料。 

服務化/共享商業模式:每年減少 6,600 萬公噸二氧化碳排放

無論是在歐洲和台灣,汽車的閒置率每天高達 90% 以上,造成許多浪費。但透過大眾運輸例如捷運、公車,或是各式共享汽車服務例如Zipcar、iRent、Smart2go 等,都可以提高車輛的使用率,減少車輛數量以及每乘客公里的排放量。

案例:雷諾汽車

延長生命週期:每年減少 2 億 800 萬公噸二氧化碳排放

延壽能減少車輛製造需求,因此減少排放。耐用、延壽的設計對於提供運具服務的製造廠商特別有誘因。因車輛變成是資產,透過維持車輛的功能,能減少維護成本。

再使用/再製造:每年減少 3,800 萬公噸二氧化碳排放

資源循環的情境下,在設計之初就以易拆解、再製造、再使用為目的來規劃車輛,使拆解下來的零組件和材料能夠再被運用,減少製造新的零組件和材料的需求,因而降低排放。維修、再製造和處理再生等服務也促進供應鏈的縮短和在地化發展,提升供應鏈的韌性。

  • 再製造汽車引擎和製造新品相比,平均降低 73-87% 的排放。
  • 根據米其林輪胎研究,85%磨損過輪胎都能經過翻新後重複使用,每個翻新輪胎約可避免 60 公斤的排放量。
  • 透過車輛延壽設計、零組件和材料的重複使用,預估能減少 95% 原生材料的使用。
    案例:BMWNovelis巧新科技

《電池與廢電池條例》(batteries and waste batteries regulation

於2024 年 2 月 18 日開始實施。是第一部採取全生命週期方法的歐洲立法,並特別考慮到電動車的大規模發展,到 2030 年,電池需求預計將增加十倍以上,旨在對進入歐盟的電池(包括可攜式、汽車用、電動車和工業用電池)引入其生命週期結束時的收集、處理和回收設定強制性目標。

  • 電池應具耐久性及高性能,並具透明、可信任和清晰的供應鏈與環境資訊標籤及產品護照,以便終端用戶了解。
  • 可攜式電池應具可拆卸性和可更換性。
  • 制定從廢料中回收關鍵原料和回收率之目標。
  • 引入「電池盡職調查制度」(battery due diligence policies),要求於歐盟販售電池的營運商有義務建立並維護此系統。

延伸閱讀:可以用一輩子的行動電源!紅點設計大獎得主,讓舊手機電池擁有燦爛的第二春


「廢車輛指令」(end-of life vehicles directive, ELV directive)

2023 年提出,為報廢汽車及零件的再利用和回收設定明確目標。

  • 改善車輛設計,更方便拆除零件以利於回收和再利用,且製造商必須提供更換和拆卸零件的詳細說明。
  • 建立生產者延伸責任計畫,以確保生產商在車輛廢棄後承擔經濟責任。
  • 車輛至少需使用 25% 的塑膠材料來自回收塑膠。
  • 向維修店提供激勵措施,以促進零件銷售。
  • 自指令生效起七年後,每輛車都將配備一本數位循環度車輛護照(digital circularity vehicle passport, CVP),其中包含燃料消耗、電力消耗或電池壽命等資訊,資訊將透過車內的車載電子設備提供給駕駛員。
  • 未來會將機車、卡車和巴士等類別也納入其中。

實施 ELV directive 所促成的效益,預估至 2035 年,每年將減少1,23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使 540 萬噸再生材料透過循環利用而增值,並提高關鍵原材料的回收率,產生18億歐元的淨收益,為廢棄物管理和回收產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及收入來源。

雷諾汽車

透過持股投資法國最大的汽車回收商INDRA,建立起回收、處理、再分銷的管道,讓雷諾在全法國的維修中心都可以為客戶提供價格實惠、環境衝擊低的翻新零組件。正當許多企業煩惱要為減碳付出龐大成本時,延長汽車壽命和再製造,不只能為全球汽車業分別減碳 38% 和 7%,更能為汽車業帶來新的營收。

在歐洲,每年就有超過1100萬輛汽車報廢,這些材料資源經處理後可用於新車生產中,蘊含著龐大的商機。雷諾汽車今年投資5億歐元資金設置了新的回收部門,要來投入汽車產業的封閉循環回收解決方案,預計2030年營業利潤率將超過10%。

BMW

為了讓汽車在廢棄後能順利回到製造端, BMW 與德國廢物回收處理企業——歐綠保集團(ALBA Group)合資建立 Encory,專門解決汽車零件售後的回收處理。藉由建立零組件的雲端平台,掌握汽車銷售後零件的去向與更換。當汽車維修或報廢後便能順利地透過逆向物流的運作,將汽車零件再回用收到BMW產線,作為下一台新車的原物料,讓資源得以順利循環利用。

主要參考資料: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2019), Completing the Picture: How the Circular Economy Tackles Climate Change

延伸閱讀
「循環汽車」重新打造汽車價值鏈

「循環汽車」將使汽車業的營運重心從生產和銷售,轉變到發展移動服務。而移動服務模式

只靠電動車,汽車業做得到淨零排放嗎?

【天下ESG】歐盟今年6月時正式通過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車的協議,加速朝向電動

汽車大廠創立新品牌,打造移動服務

雷諾集團看到市場需求的變化,在2021年成立新品牌 Mobilize,提供移動、

汽車導入服務化的減碳效益

汽車邁向永續,除了逐步電動化並使用乾淨能源能大幅減少車輛使用時所產生的二氧化碳,